首頁 新聞 > 研究 > 正文

資訊:6項“硬”科技真“牛”!和若鐵路開通運營

6月16日10點53分,隨著聲聲汽笛的轟鳴聲,和田至若羌的5818次客運列車駛出站臺,和若鐵路正式開通運營。這標志著新疆鐵路網進一步完善,形成世界首個沙漠鐵路環(huán)線——長達2712公里的環(huán)塔克拉瑪干沙漠鐵路環(huán)線。

和若鐵路西起新疆和田地區(qū)和田市,東至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縣,全長825公里,設計時速120公里,為國家Ⅰ級單線鐵路,預留電氣化條件。全線共設車站22座,其中和田、洛浦、策勒、玉泉鎮(zhèn)、于田、民豐、南屯、金山、且末、瓦石峽、若羌11座車站開辦客運業(yè)務,和田、策勒、于田、民豐、且末、若羌6座車站開辦客貨運業(yè)務,其他車站為鐵路行車技術作業(yè)站。

和若鐵路地處世界第二大流動性沙漠——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,有534公里分布在風沙區(qū)域,占線路總長65%,是一條典型的沙漠鐵路。


(資料圖)

和若鐵路與格爾木至庫爾勒鐵路若羌至庫爾勒段、南疆鐵路庫爾勒至喀什段、喀什至和田段共同構成長達2712公里的環(huán)塔克拉瑪干沙漠鐵路環(huán)線,這也是世界首個沙漠鐵路環(huán)線。該環(huán)線途經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、阿克蘇地區(qū)、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、喀什地區(qū)、和田地區(qū)等5個地州,覆蓋南疆地區(qū)上千萬各族群眾。

這一鐵路的建成通車,結束了和田地區(qū)洛浦、策勒、于田、民豐等縣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縣等地不通火車的歷史,將進一步完善新疆鐵路網結構,加快西部邊疆鐵路網建設,極大便利沿線各族人民群眾出行和貨物運輸,帶動沿線資源開發(fā),對維護民族團結,鞏固邊疆國防,助力鄉(xiāng)村振興,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。

自2018年12月開工建設以來,國鐵集團組織參建單位根據(jù)沙漠地質特點,采取有力有效措施攻堅克難,確保了工程如期建成。在鐵路建設中,諸多新技術的應用,讓這條深在沙漠的鐵路變成了一條“智慧鐵路”。

首條風沙防護與本體工程同步實施的鐵路。由中鐵一院集團新疆鐵道勘察設計院勘察、設計的和若鐵路是新疆首條采取植物防護與工程防護相結合措施,且與本體工程同步實施治理風沙最長的鐵路。和若鐵路共修建草方格近5000萬平方米,種植沙拐棗、梭梭、紅柳、沙棗等灌木和喬木近1300萬株,工程防沙與植物防沙相結合段落285.7公里,工程防沙段落62.7公里,風沙橋段落49.738公里,在大漠戈壁中織起了一道綠色的生態(tài)屏障。

首條在沙漠鐵路工程中采用自動化智能控制滴灌管網系統(tǒng)的鐵路。作為一條沙漠鐵路,和若鐵路最大的難點是如何保障及提高植物的成活率及長勢,讓防護林帶盡早枝繁葉茂,真正能夠起到防風固沙的效果。

為了應對這種困境,和若鐵路應用了近幾年流行全國的智能化農業(yè)灌溉系統(tǒng)。這也是國內首次在鐵路建設及維護上,采用人工智能自動化控制的沙漠滴灌管網系統(tǒng)。為了提高植物成活率,這套系統(tǒng)共計打井131口,最大深度280米,鋪設的覆蓋面積達11.3510萬畝。

新疆境內一次性鋪設跨區(qū)間無縫線路最長的鐵路。和若鐵路為新疆境內一次性鋪設跨區(qū)間無縫線路最長的鐵路,消除了鋼軌接頭軌縫,為列車提供了連續(xù)、平順的運行軌面,保障列車安全、提升列車舒適性、減少軌道結構病害、降低工人的勞動強度,且降低了運營維護費用。

預制裝配式橋墩工程科研及推廣的“先行者”。和若鐵路大部分線路位于風沙和戈壁的荒漠無人區(qū),風沙季節(jié)漫長,自然環(huán)境惡劣,沿線施工用水及混凝土養(yǎng)護困難。

和若鐵路在建設中進行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應用技術研究,采用橋墩工程預制拼裝化技術,在工廠先預制加工構件,然后再運到現(xiàn)場就像搭積木一樣拼裝成完整的結構物。與傳統(tǒng)現(xiàn)澆施工方式相比,橋墩預制裝配技術具有構件生產標準化、現(xiàn)場安裝快速便捷、施工節(jié)能環(huán)保等優(yōu)勢,解決了沙漠地區(qū)現(xiàn)澆混凝土施工存在結構物表面開裂、養(yǎng)護困難等難題,解決了沙漠地區(qū)新建鐵路橋墩工程快速施工難題,提高了施工質量。

和若鐵路在亞通古孜民洛高速特大橋、尼雅河特大橋、若克雅特大橋中部分墩柱,共計434個橋墩中推廣應用裝配式橋墩技術,取得了較好的效果。

和若鐵路作為預制裝配式橋墩工程科研及推廣的“先行者”,開展了多項工藝試驗,形成了成套的工藝工法,為后續(xù)鐵路干線推廣鐵路預制裝配式技術提供了設計和施工經驗。

采取以橋代路方案治理風沙最長的鐵路。和若鐵路在風沙特別嚴重的地段,采取以橋代路的設計方案,全線以橋代路的主要橋梁有5座,5座主要的橋梁合計長度為49.738公里(其中專門為過風沙而設置的橋梁段落達47.899公里,其余1.839公里為河道地段),大幅降低了沿線風沙對線路的威脅。茫茫大漠中,架空的橋梁宛如一條鋼鐵巨龍,任憑肆虐的風沙從腳下飛過。

首次將徑流收集系統(tǒng)用于路基設計的鐵路。和若鐵路沿線分布有眾多的生態(tài)敏感區(qū),本著“預防為主、保護優(yōu)先”的環(huán)保選線理念,遵循“一繞、二比、三措施”的環(huán)境敏感路段綜合選線方法,對沿線經多方案論證比選后仍無法繞避的4處水源地二級保護區(qū),第一次提出了在穿越段落的路基路肩兩側設置徑流收集系統(tǒng)及應急事故池的減緩措施,設置徑流收集系統(tǒng),同時禁止車站、貨場和站臺等排污工程設置在水源地范圍內,實現(xiàn)了鐵路建設和生態(tài)環(huán)保的“雙贏”。

(新疆鐵道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供圖)

關鍵詞: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和田地區(qū) 塔克拉瑪干沙漠 進一步完善

最近更新

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(lián)系合作 招聘信息

Copyright © 2005-2018 創(chuàng)投網 - m.670818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聯(lián)系我們:33 92 950@qq.com
豫ICP備2020035879號-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