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新聞 > 科技 > 正文

廣州深化科技領域“放管服”改革 建設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(chuàng)新強市

暨南大學是廣州市科技創(chuàng)新發(fā)展項目全過程管理簡政放權改革的首批試點單位。其作為該項目共建單位,以市財政每年投入140萬元為引導,學校每年投入1140萬元參與到市校(院)聯合資助項目。

“市校(院)聯合資助項目”模式是廣州深化科技領域“放管服”改革措施之一,為廣州首創(chuàng)。2020年,廣州市科技局聯合在穗高水大學、登峰醫(yī)院及社會組織共同出資設立了市校(院)聯合資助項目。

年來,廣州在深化科技領域“放管服”改革方面,做好“加減乘除”,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科技創(chuàng)新,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(chuàng)新強市,共建粵港澳大灣區(qū)國際科技創(chuàng)新中心,推動科技創(chuàng)新賦能老城市新活力。

市校聯合撬動社會資本支持基礎研究

在暨南大學,市校(院)聯合資助項目有一套創(chuàng)新模式。“因為是屬于‘放管服’改革項目,我們可結合學校實際情況自行制訂方案。學校設立了多種項目支持類型,包括醫(yī)學+X交叉項目、自由探索項目、學術帶頭人培育計劃項目等,以期更好服務于學??蒲腥藛T,提升我校原始創(chuàng)新能力。”暨南大學科技處朱星諭介紹。

也就是說,暨南大學先篩選出一批符合廣州市經濟社會發(fā)展和學校學科建設需求的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項目,通過2年培育,讓這批科研項目更加成熟,力爭涌現出新成果、培育出更多科研人才。

“與傳統(tǒng)申報項目方式相比,該項目的優(yōu)勢在于,因對本校老師的科研基礎、研究水較為了解,在項目管理過程中更具有針對和系統(tǒng)。從而把有限的科研資金用到刀刃上,提高科研項目管理水和財政資金使用績效。”朱星諭說。

實施以來,該模式在帶動暨南大學學校學科建設全面發(fā)展、促進人才培養(yǎng)、提高原始創(chuàng)新能力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。截至目前,學校進入ESI全球前1%學科總數增至13個,數量位列廣東省高校第2位。2021年,陸偉剛教授和李丹教授課題組、尹芝南教授團隊的科研成果先后刊發(fā)在《自然》雜志上。

朱星諭透露,學校計劃在原有分類支持基礎上新增一個原創(chuàng)探索計劃培育項目,重點支持“從0到1”的原始創(chuàng)新。通過“放管服”改革,讓老師們擁有更大自主權,有底氣、有信心沉下心來探索。

“2021 年,廣州投入市財政經費1934萬元,撬動共建單位配套投入超1.38億元。預計5年市財政經費投入1.2億元,引導撬動社會資本投入基礎研究超8.5億元。”廣州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表示。

“加減乘除”推進“放管服”改革

如果說,創(chuàng)新與試點并舉,在改革舉措上做“加法”,激發(fā)了科研人員的創(chuàng)新活力,那么,松綁與激勵并行,在經費管理上做“減法”,則徹底“松綁”了科研經費使用,讓科研人員不再為經費使用困擾。

2020年6月,廣州首批科技計劃項目經費“包干制”改革試點在基礎研究領域啟動。這項改革充分賦予項目負責人對科研經費的支配權,取消項目經費具體科目預算,所有項目經費由項目負責人按規(guī)定自主用于項目研究。首批“包干制”試點惠及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項目達1993個,涉及財政資金1億元。

“此舉起到了經費使用監(jiān)督作用的同時,極大減省了科學家花在財務報表上的精力。”一高??蒲腥藛T大大點贊。

與此同時,廣州遴選支持一批基礎研究優(yōu)勢明顯的高校、科研院所作為科技計劃項目管理的“下放組織單位”,充分賦予各組織單位遴選立項 、全過程管理和結題驗收等權限,允許自主管理項目。率先探索試行合作共建新型研發(fā)機構經費使用“負面清單”,通過“負面清單”設置“紅線”,減少對資源的直接配置和對各機構自主科研活動的干預。

廣州市科技局局長王桂林多次表示,廣州的科技創(chuàng)新路徑為從科學到技術到產業(yè);創(chuàng)新模式則以“科學引領產業(yè)”來實現集成創(chuàng)新和原始創(chuàng)新。通過基礎研究,從源頭獲取發(fā)展新動能。

為了加強源頭創(chuàng)新,廣州下了功夫。除了“加減”法,廣州在優(yōu)化服務上做“乘法”,包括實現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業(yè)務辦理“零跑動”,率先大幅縮短工作許可審批時限等。

在監(jiān)督管理上做“除法”。取消對單個項目的微觀管理,轉為考核高??蒲性核恼w宏觀績效;建立科研誠信承諾、審核、信息共享等管理工作機制,加強市科技計劃項目全過程科研誠信管理;把勇闖無人區(qū)的探索與故意違法違規(guī)行為區(qū)分開來。

科技改革釋放新動能?!度騽?chuàng)新指數報告》顯示,“穗深港創(chuàng)新集群”連續(xù)兩年排名全球第2位。廣州市“自然指數-科研城市”全球排名從2018年第25位躍升至2021年第14位,國內城市排名從2015年的第9位上升至第4位。

關鍵詞: 廣州 科技領域 放管服改革 科技創(chuàng)新強市

最近更新

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

Copyright © 2005-2018 創(chuàng)投網 - m.670818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聯系我們:33 92 950@qq.com
豫ICP備2020035879號-12